法律咨询热线
139-1089-5797
《侵权责任法》表决通过
发布时间:2009/12/28 10:52:35 点击数:导读:核心提示: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历时7年、经四次审议的《侵权责任法》,这是继2007年《物权法》之后,我国民法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胜明…核心提示: 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历时7年、经四次审议的《侵权责任法》,这是继2007年《物权法》之后,我国民法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胜明表示,编纂民法典尚无时间表。 民法典的编纂工作,以后还有几方面的工作要做,其一是民法总则;另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婚姻法的修改,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考虑民法典的编纂问题。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胜明
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历时7年、经四次审议的《侵权责任法》,这是继2007年《物权法》之后,我国民法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胜明表示,编纂民法典尚无时间表。
侵权责任法制定历程前慢后快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制定是从2002年民法典的起草开始———2002年12月,民法典草案首次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共九编、有1200多条、10余万字。其中第八篇的“侵权责任法编”有68条,该编由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利明和杨立新两位学者共同主持起草,这就是侵权责任法的雏形。
翌年,国家立法机关考虑到,民法典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如果作为一部法律进行修改和审议,历时长、难度大。于是确立了分编修改和审议、分编通过的原则,待各编审议通过后,再按照法典体例编纂民法典。因此,侵权责任法草案也是在民法典中侵权责任法编的基础上起草的。
6年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民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第八编的基础和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修改意见上,形成《侵权责任法(草案)》第二次审议稿,提交于2008年12月22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进行了审议。
今年《侵权责任法(草案)》审议工作提速,10月底和1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进行三审和四审并通过。从初审到通过,《侵权责任法》走过了整整7年,而《物权法》则花费时间更长,共经历了13年和8次审议,创下我国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之最。
《侵权法(草案)》在一审后经过了6年才进入“二审”,一年后又进入“三审”,两个月后就“四审”,为何《侵权责任法(草案)》是前慢后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本报,2008年前,国家立法机关重点主要是放在物权法上,并且,当时对是否制定民法典也有很大的争议。按照我国立法计划,物权法不出台,侵权责任法也得往后拖,直到2007年3月《物权法》获通过后,2008年12月,侵权责任法二审稿才进入了立法机关的视野并提速。“提速的原因也是现实的紧迫性,每年法院受理的侵权案件不断增多,需要一部专门的法律作为法院裁决的依据”。据统计,2007年,全国法院受理权属、侵权纠纷一审案件达98万多件;2008年上升为103万多件。
侵权责任法与物权法同等重要
新通过的《侵权责任法》共有12章92条,所涵盖内容跟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如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医疗纠纷、产品责任、网络侵权责任、环境侵权责任、高度危险责任等经常发生的侵权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利明认为,侵权责任法是民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与物权法一样同等重要。
《物权法(草案)》是经过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而作为同等重要的《侵权责任法(草案)》为何在人大常委会上通过呢?
在这次常委会审议过程中,有的委员提出,《侵权责任法》是否应当上全国人大会议由大会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胜明表示,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反复研究认为,从实际内容看,《侵权责任法》是在1986年制订的《民法通则》等法律的基础上制订的。《侵权责任法》中的许多内容是对《民法通则》等法律的细化、补充和完善,所以,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常委会可以通过《侵权责任法》。
民法典编纂还有几方面工作要做
获得通过的《物权法》和《侵权责任法》都是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法典什么时候可以出台?
王胜明没有明确表示民法典出台的时间表。他表示,按照工作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明年将要抓紧起草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因为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原来在《民法通则》中有一章,但这些年涉及到外国人在中国发生的一些民事纠纷,是适用他的本国法还是适用我国法律,或其他国家的法律的问题,产生的纠纷越来越多。
王胜明还表示,民法典的编纂工作,以后还有几方面的工作要做,其一是民法总则;另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婚姻法的修改,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考虑民法典的编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