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若干意见

  发布时间:2009/11/22 21:46:23 点击数:
导读: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  【颁布单位】国土资源部  【颁布日期】19990917  【实施日期】199…

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
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若
干问题的意见


 

  【颁布单位】 国土资源部

  【颁布日期】 19990917

  【实施日期】 19990917

  【章名】 全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土地(国土)管
理局(厅),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管理局: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经部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实
施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转变观念,依法行政,在发
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龙头作用、建立集约用地的新机制、强化土地资产
管理、加大土地执法力度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土地管理事业发生了
深刻变化。最近,根据有些省(区、市)的反映,在一些地方由于对《土
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一些条款的理解不准确,影响了新
法的正确执行。为了准确理解新法的精神实质,全面贯彻新法确立的原则
和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现就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和《土
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的若干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关于土地登记

  《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中央国家机关使用的国有土
地的具体登记发证机关,由国务院确定。”《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五
条第一款规定:“中央国家机关使用的国有土地的登记发证,由国务院土
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登记发证办法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具体登记发证办法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
局等有关部门制定”。这样规定,是为了明确中央国家机关使用的国有土
地的资产处置权属于中央人民政府,便于解决中央和地方在土地资产处置
上发生的纠纷。我部已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协商,
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使用的国有土地,拟委托北京市人民政府进行登记,发
生争议时由我部进行裁决。各地在修订地方性土地管理法配套法规时,应
当维护土地统一登记的原则,保证土地登记资料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涉及
土地资产处置时,可将土地资产处置权与土地登记权分离,土地资产处置
权按照资产隶属关系确定。

  二、关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现有建设用地的审批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立法精神,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现有建设用地
的审批权应属于市、县人民政府,土地收益也应属于市、县人民政府。这
样界定,有利于鼓励市、县人民政府盘活存量土地,建立集约利用土地的
新机制,培育和完善城市土地市场。各地在修订地方性土地管理法配套法
规时,不应对现有建设用地再实行新的限额审批。

  三、关于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分批次办理农用地转用的
报批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
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
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
关批准。”按照这一规定,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
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市、县人民政府可以依据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
申请农用地转用审批,申请时应当提供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土地的开发利用
规划。但农用地转用的审批机关在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时,不应要求市、
县人民政府附具具体建设项目或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的情况。

  四、关于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的审批

  《土地管理法》对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
用地规模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审批采用了农用地转用审批与具体建设项目用
地审批相分离的制度,即农用地转用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报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以及省级人民
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而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
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这样规定,主要是
为了体现土地用途管制的原则,在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同时,
充分调动市、县人民政府按照城市和村庄、集镇规划合理使用土地的积极
性。各地在修订地方性土地管理法配套法规时,应当认真贯彻新法的这一
立法精神,对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不应再实
行限额审批。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已批准的农用地
转用范围内建设用地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指导市、县人民政府按照土地管
理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国家供地目录的要求审批具体建设项目用
地。

  五、关于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的确定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
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这里的“该耕地”,是
指实际征用的耕地数量。而“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
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到六倍”中的“该耕地”,则
是指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被征地单位平均每人占有的耕地数量。这样规
定,是将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与人均耕地面积挂钩,
以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人均耕地的平均年产值的倍数计算安置补助费,从
而使安置补助费标准的确定更加公平、合理,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维护
社会稳定。

  六、关于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百分之六十的折抵

  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建设占
用耕地的指标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确定。非农业建设
经批准占用耕地的,都必须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
的单位履行占补平衡的法定义务。补充耕地可以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
发等方式。如果占用耕地的单位自身没有条件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补偿耕
地的,可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
费,由其他单位代为履行该项法定义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八
条第二款规定的“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百分之六十可以用作折抵建设占
用耕地的补偿指标”,是指土地整理单位新增加的耕地面积,其百分之六
十可以作为占补平衡指标有偿转让给其他需要履行占补平衡义务的用地单
位。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鼓励土地整理,建立多整理多得利的机制,促
进土地整理的市场化、产业化,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下一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